服务热线:020-311-00116
欢迎光临华见智能!

华见智能

中医体质辨识仪

华见智能

治未病之[阳虚质]调理方案

来源: | 作者:huajian | 发布时间 :2019-12-19 | 675 次浏览: | 分享到:




阳虚质
 


[总体特征] 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名方调理]

(1)金匮肾气丸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炮附子。


 [应用]肾阳不足证,症见腰痛腿软,畏寒怕冷,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夜尿频多,阳痿早泄,舌淡胖,苔白滑,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2)右归丸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山药、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山萸肉、枸杞子、当归、制附子、肉桂。

 [应用]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症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针灸]阳虚体质的调养应当以补肾阳为主。阳气虚损可导致人体脏器功能受损,代谢受阻,从而寒湿之邪内生。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阳虚体质调理方案应当从两个“根本”人手,促进阳气的生成和运行,疏通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起到调整脏腑、增强体质、祛病保健的作用。针灸调理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通过作用于机体的经络腧穴系统,激发经气、调整脏腑而产生防治疾病、养生保健效应的一种调理方法。阳虚体质是阳气不足的体质状态,通常还伴有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针灸调理可通过刺激体表的腧穴,温通经络,激发阳气,祛除寒湿,以外达内,为改善阳虚体质的有效方法之一,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也可以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应用,即温针灸法,阳虚体质针刺或艾灸常选穴位如下。



关元

位于脐下4指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针刺或艾灸关元穴其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神阙

在腹中部,脐正中央。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养生功效。针刺或艾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作用。



肾俞

位于人体的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2指宽处。针刺或艾灸此穴可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缓解治疗遗尿、遗精、阳疹、耳鸣、耳聋、腰痛等。



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果尖上3寸。该穴调节肝、脾、肾三个脏器的生理能。艾灸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4横指、腔骨边缘。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气血双补修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针刺或艾灸此穴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肾壮阳,对治疗男性勃起不坚、早泄等症有帮助。



涌泉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喻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的首穴。针刺或艾灸此穴位,可有补肾强体之功效。



督脉

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行于腰背正中,从颈椎的大椎穴至尾低部的长强穴的一段经脉。督脉总管一身之阳气,又被称为“阳脉之海”。督脉灸常隔姜灸法。生姜味辛,性温,有温阳和升阳的作用,艾叶能温经散寒,隔姜管灸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可直接刺激该穴所属经络,从而治疗相应脏腑病证,常选穴位及按摩方法如下。



肩井

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即肩部最高处。按摩方法为左手示指压在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穴5分钟,再以右手按揉左侧肩井穴5分钟,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1次。



腰眼

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处,居带脉之中,是肾脏所在部位。按摩方法为:①先将两手搓热按在腰眼处停留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间部位,每次100遍。每日早、晚各做一次。②双手握拳,用拳肯旋转按摩腰眼处,每次5分钟。也可以双手握拳,力度适中地持续叩敲腰眼部10分钟左右。每日早、中、晚各一次。③用手捏抓腰部,每次5分钟。



太溪

太溪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内躁后方与脚跟骨筋键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方法为取坐位,用拇指点压太溪穴约1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佳。


关元

在人体的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处,即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按摩方法为以关元穴为圆心,左手掌逆时针方向按摩5分钟,右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5分钟。然后双手交叉叠放在关元穴上,稍稍用力,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耳穴贴敷]阳虚体质耳穴贴敷常选穴位为肾耳,肾耳穴位于耳甲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操作方法为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肾耳穴上,用胶布固定,每穴用拇、示指对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40次,达到使耳郭轻度发热、发痛为度。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两耳穴交替贴压,3~5日一换,10日为1个疗程。



[穴位贴敷]阳虚体质穴位贴敷常选穴位有脾俞、肾俞、涌泉、至阳、关元等,常选用具有温肾助阳功效的中药作为贴敷剂,如仙茅、仙灵脾、肉桂、巴戟天等。

中医其他疗法,如足浴、药浴、水疗等,在改善阳虚体质面,也具有一定效果,可适当选用。



[饮食调理]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故阳虚体质者宜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温阳、壮阳功效的食物,以温补脾肾阳气。温阳食物属性一般偏温、偏热,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内火偏旺、大便干结、口臭者不宜服用。常用的补阳类食物有鹿肉、羊肉、狗肉、麻雀肉、虾、海参、韭菜、香菜、芥菜、四季豆、南瓜、龙眼、荔枝、石橙、乌梅、杏子、桃子、橘子、栗子、核桃仁、葱、生姜、桂皮等。阳虚体质人群不宜多食生冷、熟腻、冰冻的食物,不宜饮用绿茶,可饮适量红茶,不宜多食凉性食物,苦瓜、螃蟹、梨、挚莽、甘蔗等,不宜过多饮用鲜榨的果汁。

温阳药膳可选用具有温阳作用的中药,如鹿耳、胎盘、杜仲、韭菜子、肉蓉、补骨脂、冬虫夏草、仙茅、淫羊灌、苑丝子、蛤纷等,并配以一定的食物玄制而成。此类药膳具有补肾助阳、强身壮体的功效,经常食用可使体内的热量增多,手足温暖,面色也将随之变得红润光泽。



羊肉羹

【取材】瘦羊肉80g。

【制作】取煮熟的瘦羊肉,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60ml羊肉汤,就少许鲜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45分钟,热食。

【功效】温补阳气。



当归生姜羊肉汤

【取材】当归20g,生姜30g,羊肉500g。

【制作】羊肉别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焊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撤去浮沫,再法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功效】本品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通活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日食用。



韭菜炒胡桃仁

【取材】胡桃仁8个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g摘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

【制作】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非菜、食盐,翻炒至熟。

【功效】本品有补肾助阳,温暖腰膝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壮阳的痛者。



鹿角胶奶

【取材】纯牛奶250ml,鹿角胶10g。

【制作】纯牛奶250ml放入锅中加热,煮沸前即兑入鹿角胶10g用小火缓慢加热,并用筷子不停搅拌,促使胶体融化,等到鹿角胶完全融化停火晾温,最后加入30g蜂蜜,搅拌均匀。分上、下午2次服用。

【功效】本品有补肾助阳,鼓舞阳气的作用。



苁蓉烧羊肉

【取材】肉苁蓉10~15g,精羊肉100g切块,葱、姜、花椒、大料、料酒、盐、糖油若干。

【制作】将油烧热,下葱、姜、花椒、大料起锅,再下羊肉编炒几下,锅内加水适量,肉苁蓉用纱布包好同下,与肉共煨,至肉熟汤尽,加盐、糖、料酒再炒几下即可。

【功效】适用于阳虚畏寒、四肢乏温、性功能低下、阳虚便秘等症。



淫羊灌酒

【取材】淫羊灌100g,白酒500g。

【制作】淫羊蕾切成3cm左右药料,装入白酒瓶中,盖严密封,每日摇动,7日后服用

【功效】适用于心肾阳虚、头晕肢冷、性欲减退。



起阳鸽蛋

【取材】鸽蛋3个,川椒3g,小菌9g,大茴9g,生姜3g,胡椒3g,桂皮5g

【制作】将药料用纱布包好,放锅中加水煮取药液300ml,滤出药液,上火煮沸,将鸽蛋打入煮熟,食蛋饮汤。

【功效】适用于阳虚体质之早衰、发育不良、记忆力下降、阳痿等。



[膏方调理]阳虚体质者春夏季节可用温阳膏方调理,如桂圆膏、助阳膏、培元兴阳膏、固肾暖脾膏、温元壮肾膏、温肾健脾膏等。



[生活起居调摄]阳虚质者耐春夏不耐秋冬,易感风、寒、湿邪。在秋冬季节要适当暖衣量食以养护阳气,尤其要注意腰部和下肢的保暖。夏季暑热多汗,易导致阳气异泄,应避免强力劳作,大汗伤阳,也不可贪凉饮冷。阳虚体质日常起居要特别注意呵护肚脐以下和后背。经常使用温水或艾叶、生姜煮水泡脚。室外活动注意保护百会、风池、肩井、肺俞和风门等穴位,保护头部、颈部、背部不受风寒,寒冷的季节宜穿背心,戴帽子。

阳虚体质者的运动锻炼宜选择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慢走、太极到、土极拳、八段锦等。根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适宜在和暖天气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不宜在阴冷天气或潮湿之处运动锻炼,如游泳,运量不宜过大,尤其注意不可大量出汗,以防汗出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