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杀百草,寒气渐刺骨,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阴气渐盛、阳气内敛,昼夜温差悬殊,寒燥之气极易侵入人体。不少中老年朋友会发现,口干舌燥、关节酸痛、血压波动等问题找上门,这正是身体在提醒:养生需 “对症”,盲目进补反而伤身!
中医认为,霜降养生核心在 “固护肺胃、防寒保暖”,但不同体质的调理重点天差地别。若不清楚自身体质,跟风喝羊肉汤可能加重湿热,盲目穿秋冬裤或许捂坏阴虚体质,精准养生的第一步,就是读懂自己的体质密码。
四类体质霜降最需警惕,快对照自查!根据国医大师王琦院士的九种体质理论,以下四类人群在霜降时节尤其要注意:
1.阳虚质:总觉手脚冰凉、怕冷怕风,穿再多也暖不透,霜降后易犯 “老寒腿”,还可能因阳气不足引发腹泻。这类人需重点护腰腹、脚腕,忌吃柿子、螃蟹等生冷食物。
2.气虚质:稍动就喘气、易感冒,霜降后肺气更虚,咳嗽、气短症状会加重。要避免清晨受凉,运动宜选散步、太极拳等温和项目,别盲目 “秋冻”。
3.痰湿质:满面油光、痰多腹胀,霜降湿气遇寒凝结,易诱发高血脂、关节不适。饮食需少甜腻,多吃玉米、冬瓜等祛湿食材,睡前别吃太饱。
4.血瘀质:面色晦暗、容易腰酸背痛,霜降寒邪会加重血脉瘀滞,增加心脑血管负担。要注意头颈保暖,可常按足三里穴活血,但忌剧烈运动。
体质辨不准?养生全白费!很多中老年朋友仅凭 “感觉” 养生:觉得冷就猛补羊肉,口干就狂喝凉茶,结果越养越虚。这是因为自我判断往往偏差大 — 比如同样是口干,阴虚质要滋阴,湿热质需清热,搞错了只会适得其反。传统中医靠 “望闻问切” 辨体质,但名老中医一号难求,排队挂号耗时长,自己对照资料又容易误判。有没有能快速精准测试体质的办法呢?当然有!广州华见智能机器人基于中医 “望闻问切” 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原理,将望、闻、问、切四诊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核心专利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比不同体质类型的特征模型,在1-3分钟内快速鑿地别出人们的体质类型。

现在正是调理体质、为过冬打下良好基础的黄金期。与其盲目跟风养生,不如结合自身的体质,找准正确的调理方法,克服“体质短板”,做到“吃对、穿对、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