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0-311-00116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光临华见智能!
首页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专家团队
荣誉资质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应用案例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华见智能
中医体质辨识仪
首页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专家团队
荣誉资质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应用案例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华见智能
实力打造品牌 诚信造就未来
我们专注品质与服务 决胜制高点 细节决定成败
INNOVATION
TO LEAD THE TUTURE
首页
⊙
养生知识
⊙
治未病之[湿热质]调理方案
治未病之[湿热质]调理方案
来源:
|
作者:
huajian
|
发布时间 :
2019-12-19
|
499
次浏览:
|
分享到:
湿热质
[总体特征]
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体型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
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畅或煤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
容易心烦气躁。
[发病倾向]
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名方调理]
(1)甘露消毒丹
[出处]甘露消毒丹为清代叶天士所创,最早记载于清代魏之琇的《续名医类案》。
[组成]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应用]甘露消毒丹所治病证主要表现为发热、肢酸,倦怠或午后身热,胸痞腹胀,咽肿红,口渴,或身目发黄,小便短赤,吐泻,淋浊,苔白或黄而腻,脉濡数。温疫受自口鼻,肺卫首当其冲,影响津气运行,湿邪留恋,于是诸证纷起。由于湿热交蒸,留恋气分,弥漫三焦,故身热倦怠,肢体酸楚;湿为阴邪,故午后为甚;湿蔽清阳,阻滞气机,故胸痞腹胀,甚或上吐下泻;热毒上壅,则咽肿红、口渴;热为湿遏,郁阻于内,不得发越,影响肝胆疏泄功能以致失常,胆汁外溢于肌肤,而现身目发黄;湿热下注,清浊不分,故小便短赤,甚或淋浊、泄泻;舌苔白或腻或黄是邪在气分的表现。
(2)四妙丸
[出处]四妙丸出自清代张秉成所撰《成方便读》,脱胎于元代朱丹溪所撰《丹溪心法》中的二妙丸及明代虞抟所撰《医学正传》中的三妙丸。
[组成]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
[应用]清热燥湿,通利筋脉,用于治湿热所致诸症。
[针灸]
湿热体质者常因湿热蕴结体内,引发各类不适,及时应用针刺疗法祛湿除热,疗效确切。如针刺会阴、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可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针刺合谷、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可治疗痤疮,针刺白环俞、会阳、阴陵泉、三阴交可治疗湿热内蕴型功能性阳痿,针刺箕门、血海、曲泉、蠡沟可治疗湿热下注型阴囊湿疹,针刺水泉、肾俞、志室、膀胱俞、中极、三阴交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急性发作,针刺秩边可治疗湿热淋证,针刺背俞穴可治疗脾胃湿热型胃皖痛等。以上方法均可用于湿热体质患者以及预防各类湿热性疾病的形成。
[推拿]
应用推拿疗法可调理众多湿热类病变,如湿热型椎间盘突出症。可让患者俯卧位,术者用双拇指重叠和手掌根部揉按腰椎棘突间及腰脊部两侧肌肉,并在患肢三阴、三阳经循经按揉,或用滚法沿上述路线滚动;用弹拨法弹拨髋部两侧;然后用肘部点按腰部压痛点、肾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双手重叠,掌根震颤腰部患处;最后用侧位斜板及下肢后伸板以缓解小关节周围肌肉痉挛,纠正椎间小关节对位关系,松弛结缔组织及赘生物,解除减轻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每日1次,总有效率可达97.1%。以直指横推为主要手法治疗湿热型腰肌劳损,效果颇佳,直指横推法具体操作方法为医者立于侧,双手大拇指指尖相对,与竖脊肌平行放在脊柱棘突旁,稍加压力,由内向用力推,两拇指交替进行,从背部菱形肌开始依次而下至骶棘肌下段,使患者竖脊肌得到高强度的牵拉、弹拨,往返共5次。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针对湿热型盆腔炎可以采用一指禅法、鱼际揉法、推法、点法、擦法等按摩手法,选用关元、中极、归来、肾俞、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进行按摩治疗,效果颇佳。
小儿推拿按摩疗效好,操作简便,近年来受到患者的喜爱,如采用清大肠500次,清小肠400次,补脾经100次,清胃经300次,退六腑200次,清天河水200次,顺时针摩腹5分钟,揉脐1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揉足三里等方法可迅速缓解小儿湿热型腹泻;小儿外感,发热明显,开天门、分阴阳、推太阳、清心、清脾、揉按板门、退六腑、揉中脘、揉天枢、按涌泉、推上七节、揉龟尾、按肩井等法结合应用,可治疗湿热型外感发热;针对秋季腹泻可采用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腹、拿肚角等手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刮痧]
刮痧可以调理湿热体质,如沿督脉和膀胱经从第7胸椎膈俞区域自上向下刮痧至第12胸椎胃俞区域,3~7日1次,可以明显改善湿热体质。应用此法还可以治疗由于湿热体质而引发的青少年座疮。也有报道刮痧法治疗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体操作方法为取背俞功能带,即胸1棘突到骶4棘突下缘之间脊柱旁开3寸范围内的带状区域(包括督脉、夹脊穴及膀胱经第1、第2侧线),双侧足三里、双侧太冲。先刮背俞功能带;然后刮双侧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最后刮双侧太冲,用泻法。刺激强度由轻到重,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且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足浴]
人体五脏六腑在脚部均有相应的投射,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60多个穴位。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脉运行,调理脏腑,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的目的。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42℃,温度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宜,双脚放热水中浸泡40分钟左右。足浴分为普通热浴疗法和药浴疗法两种,在足浴过程中加入中药足浴方,可有效调理体质的偏颇。下面就介绍几种针对湿热体质的足浴方。
湿热蕴结型糖尿病足方
(1)丹皮15g,蒲公英50g,苦参15g,黄柏15g,白芷10g,大黄20g。
煎汁3000ml左右,先淋洗,后泡足,并在泡足的过程中加热水,维持水温在38℃左右,不超过50℃,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早、晚各1次,4周为1个疗程。
(2)生地黄、鸡血藤各30g,赤芍、川芎、丹皮、桃仁、海桐皮、忍冬藤各15g,当归20g,栀子12g,白芍20g,紫花地丁20g。泡法同上
(3)桂枝30g,知母20g,苍耳子15g,玉竹30g,五味子20g,苦参15g,黄精30g,荔枝核25g,鬼箭羽30g,生地黄30g,黄柏10g,雄黄5g,黄连10g,大黄10g,紫草10g,生石膏30g。泡法同上。
湿热下注型足癣方
五倍子、蛇床子各30g,白鲜皮15g,马齿苋30g,紫草、土谨皮、石榴皮、川芎、金银花各15g。加水煎至500ml,分2次泡足,药液温度保持30~40℃,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湿热蕴结型肝病方
(1)苍术、茵陈、炒白术、茯神、车前草、炒栀子各12g,半枝莲9g,炙大黄6g。放入1500ml水中浸泡30~60分钟,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1000ml备用。将一次性塑料袋套于足浴盆中,将制备的药液加入沸水2500ml,嘱患者将双足置于足浴盆上,利用蒸汽熏蒸足底,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将双足浸泡20~30分钟。每晚睡前足浴,每日1次。
(2)法半夏10g,竹茹15g,枳实10g,陈皮10g,炙甘草3g,茯苓15g,黄连5g。制成150ml浓缩药液,真空塑封后备用。足浴,每次取150ml药液于足浴盆中加入约2500ml温水,水温控制在35~45℃,以感觉不烫舒适为宜,并使双足在药液中搓洗,稍冷后可及时添加热水,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湿热内蕴型失眠方
(1)黄芩20g,竹茹20g,陈皮20g,茯苓皮20g。每晚将中药加适量水煮沸,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足浸于药液中,使药液浸过足面,时间15~30分钟,连续30日为1个疗程。
(2)姜半夏、竹茹、枳实各20g,陈皮30g,炙甘草10g,茯苓15g。泡法同上。
[饮食调理]
(1)茶饮
菊花槐花茶
【取材】槐花8g,菊花8g,冰糖适量。
【制作】将两花放入茶杯中,以热水冲泡,加盖,计时10分钟再加冰糖即可饮用。
【功效】槐花能清肝泻火,对证湿热体质的肝火旺盛症状;菊花散风热,平肝明目,适用于湿热体质容易感染风热,肝火旺盛的特征。
桑菊茶
【取材】菊花2朵,桑叶2片。
【制作】将桑叶、菊花放入杯中,以开水冲泡,趁温热饮用。
【功效】桑叶可疏风散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菊花能散风清热,除湿醒神,适宜于湿热体质人群。
茯苓薄荷茶
【取材】茯苓块适量,薄荷与蜂蜜适量。
【制作】将茯苓放入砂锅中,加水煮沸转用小火,计时10分钟,再加入薄荷与蜂蜜,再煮1分钟即可趁热饮用。
【功效】此茶可以清热解湿,渗湿利水,利脾胃,适合初秋夏末湿热体质日常饮用茶,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海金沙茶
【取材】海金沙15g,绿茶2g。
【制作】将海金沙、绿茶放入杯中,以开水冲泡,加盖计时5分钟即可趁热饮用,此茶可作为常用茶饮。
【功效】海金沙可清热渗湿,利尿通淋,绿茶可降火解毒,适用于湿热体质人群饮用,但肾阴亏虚者慎用。
五花茶
【取材】干木棉花33g,金银花10g,槐花10g,鸡蛋花20g,葛花10g。
【制作】将花茶备好,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400ml大火煮沸转小火煮,当茶液颜色深浓时即可。
【功效】木棉花清热利湿,鸡蛋花清肺润喉,清热解暑,葛花清热护肝,金银花清热而不伤胃,槐花清热疏风,凉血润肺。该茶饮可清大肠湿热。
咸柠檬茶
【取材】柠檬片,或鲜柠檬均可。
【制作】用适量的柠檬,以热水冲泡,可加少许盐,趁热即可服用。
【功效】柠檬味苦性温,可以清热祛暑,生津止渴,适用于湿热体质者,但须注意该茶不能和海鲜、牛奶、萝卜同食。
(2)汤剂
冬瓜薏米汤
【取材】冬瓜1块,薏苡仁50g,料酒、盐、胡椒粉、姜片适量,葱花少许。
【制作】薏苡仁洗净,清水浸泡至发软;冬瓜去皮洗净,切块备用。锅里加适量冷水,放入泡好的薏苡仁、姜片、料酒,大火烧开,改文火煮10分钟,之后加入冬瓜块,再煮8分钟,调入精盐、鸡精和少许胡椒粉,并撒上葱花,至冬瓜烂熟即可。可根据自己口味调成咸味或甜味。
【功效】冬瓜、薏苡仁均可清热、利湿、解毒,此汤品可以祛暑湿,清热,常服可以消除皮肤晦暗及痘疮。
番茄丝瓜汤
【取材】番茄300g,丝瓜300g,大蒜2瓣,生姜3片,盐、葱花少许。
【制作】番茄、丝瓜洗净切小块,大蒜切片。锅里放适量花生油,烧热用姜、蒜爆锅,然后下番茄、丝瓜块,不断翻炒,待七成熟时加水适量,煮开,调入盐、鸡精及葱花即可。
【功效】丝瓜是甘凉之品,入肺、肝两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暑除烦,通经活络的功效。番茄性平味甘酸,有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补血止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两者合而为汤,鲜甜清润可口,有清热祛暑,除烦止渴,补益利五脏之功效。
玉米须泥鳅汤
【取材】中大泥鳅300g,鸡胸肉150g,猪小排骨100g,玉米须15g,葱1根,盐少许,生姜数片,麻油数滴。
【制作】将泥鳅剪开腹部,洗净,用沸水氽过后,捞起,沥干;猪小排骨斩块,装入砂锅,上置泥鳅;放入姜、葱,加入适量沸水;玉米须用纱布扎紧,也置人砂锅内;用文火煲至五六成熟时,放入鸡胸肉丝,继续煲至熟烂为度;食用时除去姜、葱、玉米须,加入盐、麻油调味。
【功效】泥鳅味甘性平,可补中益肾,祛湿消渴;玉米须味甘性平,可平肝清热,利尿祛湿。与猪小排骨、鸡胸肉合炖,对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疔疮热毒、高血压、黄疸、、肝炎等有一定疗效。
(3)粥食
车前子粥
【取材】车前子、梗米各50g。
【制作】将车前子装入纱布袋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出布袋弃去。将梗米加入药液中,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调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有清热利湿,明目的作用,用于湿热淋浊、小便不利、目赤肿痛、暑湿泄泻等症。
海带绿豆粥
【取材】海带30g,绿豆30g,梗米100g,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海带洗净切碎,绿豆浸泡半日,梗米淘洗干净,共煮为粥。将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海带可以清热解毒散结,绿豆解暑利尿清热,可以用来解除湿热内盛导致的痘疮,但需要注意本粥品性味寒凉,胃寒者慎用。
荷叶粥
【取材】荷叶30g,粳米50g。
【制作】荷叶1把,放入小药袋里略洗一下,然后放入砂锅,添加足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30分钟,荷叶包捞出,留汤汁备用;把米洗干净后,放入煮开的荷叶水里,转小火煮至米烂粥熟。
【功效】荷叶性平,味苦,归肝、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升阳,祛湿利尿的作用,能化解体内的痰湿,所以减肥效果亦可。
红豆薏苡仁粥
【取材】薏苡仁50g,红豆30g,白糖适量。
【制作】将薏苡仁、红豆洗干净后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以上食材放入砂锅,添加足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30分钟,煮至薏苡仁松软,红豆烂熟即可,吃时可调入白糖。
【功效】本粥品可祛湿气,利尿减肥,切忌不要加入大米。可消除粉刺、斑块,对脱屑、痘痘,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生活起居调养]
湿热体质人群适合做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以排除体内湿热邪气。
上一篇:
治未病之[血瘀质]调......
下一篇:
治未病之[痰湿质]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