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27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主题为“数字赋能、传承创新”。会议涵盖多种形式,专家围绕中医诊断学数字化发展等展开讨论,认为应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传承经典理论和方法。华南理工大学文贵华教授演讲受关注,其提出多模态中医诊疗解决方案,为中医诊断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路径。年会为专家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医诊断学国际化及中医药全球传播,有望让中医诊断学在数字赋能下传承创新,为人类健康作贡献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中联”)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中医药大学承办的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于 2025年7月25日至27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盛大举行。本次年会以“数字赋能、传承创新”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国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医诊断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

为期三天的会议内容涵盖了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年会主题,就中医诊断学的数字化发展、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中医诊断学应积极拥抱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中医诊断的标准化、客观化和智能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同时,传承中医经典理论和方法,坚守中医特色优势,也是中医诊断学创新发展的根基。

特别是华南理工大学文贵华教授带来的题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中医诊疗研究》的演讲备受关注,文贵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诊断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他从单模态及面临的问题、多模态的组成及实现原理、大模型复杂网络结构、数据量少和学习能力差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人类反馈模型、互学习模型和能力大模型的多模态中医诊疗解决方案。不少参会者认为,文贵华教授的研究为中医诊断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打破了“中医诊断依赖经验、难以量化” 的传统认知,为推动中医诊断学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跨越提供了重要思路。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医诊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医药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诊断学在数字赋能下实现传承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