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0-311-00116
欢迎光临华见智能!

华见智能

中医体质辨识仪

华见智能

治未病之[血瘀质]调理方案

来源: | 作者:huajian | 发布时间 :2019-12-19 | 749 次浏览: | 分享到:
 


血瘀质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癞搬及痛证,血症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



[名方调理]

(1)血府逐瘀丸(汤)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

[应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2)四物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应用]补血和血,调经化瘀,用于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血虚证而见舌淡、脉细者。本方证兼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以补血生气,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活血祛瘀;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湿养血脉;血虚有热,加黄芩、丹皮、熟地易生地以清热凉血;欲其行血,则以白芍易赤芍;欲其止血,则去川芎加人阿胶、棕榈炭等。血虚血滞痛经,而见月经血淡,经行不畅,少腹作痛,可加香附、延胡索以行气解郁,调经止痛。血虚头痛、头晕,可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止痛。脾胃阳虚、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针灸]对于血瘀体质的调理原则是补偏救弊,纠正其瘀血倾向体质,促使阴阳平食、血脉通利,以达到预防内风病证的目的。临床可用针灸、膏方、火罐、足浴等中医特色疗法防治。


针灸具有通调气血的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云其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之功。单纯瘀血体质者,可针刺血海、隔俞活血化瘀。兼气虚者,可加用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益气活血。兼血虚者,可加用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肝俞等穴养血活血。兼阴虚者,可加用太溪、照海、三阴交等穴养阴活血。兼阳虚者,可加用关元、肾俞、命门等穴温阳活血。兼痰湿者,可加用丰隆、阴陵泉、脾俞等穴健脾化湿,活血化瘀。兼气滞(气郁)者,可加用太冲、期门、阳陵泉等穴理气化瘀。



[膏方]膏方健康干预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中药膏方辨证论治针对血瘀体质进行调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改善体质和治未病的重要方法。膏方是根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研究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救偏祛病的中药方剂。长期以来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在祛除疾病、改善体质、补益虚赢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膏方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医生通过辨识体质,对确认为血察质者给予针对性膏方治疗,主要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更大范围内运用固定膏方养生对偏颇体质干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火罐]火罐疗法能减轻经期部分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降低抑郁评分及抑郁的发生率,可作为血瘀体质女性调经及养生保健的一种有效方法。火罐疗法采取非药物的物理治疗,被国外学者认为是一种绿色疗法,可通过负压及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疼痛。拔罐后血瘀质女性的痛经情况、月经血块情况、月经量及月经伴随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腰骶酸软、月经间期出血、腹泻、疲倦乏力)均较拔罐前有所改善。选取关元、血海、三阴交及身体后部的膈俞、命门、肾俞、腰阳关,采用闪火法、留罐法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对穴位很好的物理刺激、温热作用,使得穴位发挥其相应的功能,以调节脏腑,减轻月经期间症状。



[足浴]中药足浴是以中药辨证论治原则、藏象学说、经络传导学说以及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选配适当的中草药煎煮成中药热水液,通过中药热水液对双足浸泡、浴洗,使双足经络得到疏通,足部反射区得到良性刺激。中草药物离子通过足部皮肤表层黏膜、穴位、反射区的吸收所引起的机体整体药理效应和对病灶局部的药理效应,使机体各组织器官、部位的气血运行通畅,功能相应增强。中药足浴作为中医学传统外治法的一种,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经济安全,具有温通血脉、散寒止痛、舒缓经筋、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



中药足浴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上具有实际意义和独特的优越性,常用于内、外、妇、儿、骨科等疾病的治疗足浴中药多选用温性药物,多具有辛散性味,这样才能将中药在短时间内药性泡出,所以这种温通辛散功效能够使气血运行加速,改善瘀滞状态。选取不同的中药,疗效不同,比如长期痛经者,多由寒凝经脉所致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不通则痛,属瘀血质,可单用艾叶于睡前足浴。先中药加清水3L浸泡15分钟,煮沸之后继续煮30分钟,取药液2L,待温度降至38~40℃时倒入容器内泡足,浸泡中缓缓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稳定在38℃左右,足浴时注意保持温度适中,水面达到踝关节以上10cm,每次浸泡20分钟,每日1次,在经前连续进行7~10日,至月经干净,足浴时可对足部进行按、揉、捏等,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足浴对于失眠患者亦有很好的疗效,具体选用的方药需要医生辨证论治。



[饮食调理]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长期相对固定的饮食结构和偏嗜的饮食习惯可以通过对脾胃的影响而造成气血功能的障碍,从而形成具有趋向性的体质特征。


日常饮食亦有归经性味,对于瘀血体质的人来讲,可选择食用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食材,少食醋、盐、动物脂肪、煎炒油炸等食品,因酸性收敛,咸能胜血,腻涩之品黏滞,均能使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日久可致瘀血体质加重,从而发生瘀血病证。可适当饮酒但不可多饮,若饮酒过多,嗜酒成性,则可使血管收缩,血脂增高,并损伤肝脏,导致瘀血病证的发生。



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食材例如山楂健脾消食、行气活血,花生活血行血,黑木耳益气活血,洋葱温阳活血,生姜温中健脾、降低血液黏稠度,西红柿活血化瘀并能降低胆固醇等。除此之外少量食用醋,具有活血散瘀、消食化积的功效,黄酒可以通血脉、温经脉。其他平素可选用的疏肝理气食物,如萝卜、玫瑰花、素馨花、佛手瓜等。经期可服用红糖水、玫瑰花粥(玫瑰花加上粳米熬制而成)、山楂红糖饮(以山植30g,红糖20g,益母草20g为原料。将山楂、益母草,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煮取汁液,加入红糖,再煮至红糖完全溶解而成)等行气止痛之品。或日常少量饮用玫瑰花茶、绿茶、马黛茶。




[生活起居调养]


(1)居住环境

在起居方面,应注意随四时季节、气候的不同变化,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如春天寒温时变,风木当令,应避免外邪入侵,适当运动,以适应春天生发之性。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应注意防暑,多饮温水,以免血液黏稠,血管运行不畅。长夏天气炎热潮湿,又需防湿热淋雨,居处宜干燥,因湿性黏滞,易使血液运行不畅。秋天天气肃降,气候干燥,宜适当保暖,多饮开水,增加身体锻炼,活动筋骨,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血体质状态。冬天寒邪当令,应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因寒则气收,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凝滞。



(2)加强锻炼

锻炼身体应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急过量,尤以慢走、打太极拳为宜,时间宜选择在早晨,因瘀血体质之人,体内已有血行不畅的基础,经过一夜卧床,血液势必更加凝滞,故早晨宜进行身体锻炼,以使血行通畅。另外脑力劳动者,经常精神高度集中,运动时间少,身心疲惫,容易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若能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以缓解精神压力,舒畅气血,改善血行,对于瘀血体质的改善极有帮助。或者通过“导引”,即通过呼吸运动、肢体动作以及意念作用,达到宣通气血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疾病的防治保健作用。小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现代研究表明,四种传统导引养生术——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八段锦,经过3个月的小强度的有氧实践锻炼,可以调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组织内脂肪酶的活性,并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稳定血压。因此瘀血体质人群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沐浴阳光,吐纳生新,提高身体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瘀血病证的发生。



(3)情志条畅

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具有瘀血体质的人群本已有血行不畅的基础,若再加之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势必会加重。正如《养性延命录》中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故瘀血体质之人必须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志刺激,这样才能气血双调,使血行通畅,改善瘀血体质。中医调节情志的方剂多以逍遥丸为基础进行加减,常用药物为柴胡、积壳、香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