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0-311-00116
欢迎光临华见智能!

华见智能

中医体质辨识仪

华见智能

瞭望丨当中医药遇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来源: | 作者:huajian | 发布时间 :2024-03-28 | 637 次浏览: | 分享到:

据了解,中医体质辨识类智能化产品之所以能够率先面世,就是得益于这一领域较早实现了标准化。中华中医药学会早在2009年就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明确了中医体质的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等。此后,中医体质辨识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得到广泛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相对标准化,有统一规范作为参照,后续研发只是技术路径不同。”伍骏说。

挑战之二是中医药智能化的医工融合技术难题。

业内人士介绍,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中医药领域时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中医专家系统”问世。它通常使用知识库检索的方法,事先将专家划定好的标准、规范、诊断步骤等录入系统,使用时依据患者的数据检索、提取相应方案,实现模拟中医专家的分析、判断过程。

在伍骏看来,这种技术有一定局限性。“许多时候患者并不是标准化地生病,并且相关系统的准确度高低,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系统搭建的水平高低。”

机器学习在规避这一问题的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机器产生结果的过程是一个“黑箱”。

伍骏解释说,人工智能依靠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而不是预先设定的既有程序输出结果,哪怕结果是对的,也可能引起医生质疑,因为现阶段人们尚难以准确解释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过程和结果由来。“业界正在努力探寻答案。”

源:《瞭望》2024年第13期